电报群组:“种好自己的树”,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
“我们要善于在无人区、交叉点静心‘种好自己的树’,而不是光摘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’……”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现场,全国人大代表、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的发言得到不少代表认同。
如何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,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,强化基础研究和创新策源?讨论中,大家进一步聚焦报告中提及的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展开热议。
合力造就“大师”,抚平“掐尖”焦虑
当前,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进入到普及化阶段。代表们认为,中国不缺“高层次人才”,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。
,,电报群组(www.tg888.vip)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,飞机群组内容包括Telegram群组索引、Telegram群组导航、新加坡Telegram群组、Telegram中文群组、Telegram群组(其他)、Telegram 美国 群组、Telegram群组爬虫、电报群 科学上网、小飞机 怎么 加 群、tg群等内容,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/电报频道/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。
在金力看来,当前应发挥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,全周期、全方位、个性化支持引导人才发展,让资源跟着人才走,让人才引得进、长得快、干得好。同时,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改革,一方面让“关键少数”发挥关键作用,保证战略科学家、顶尖人才负责制落地见效;另一方面,要探索超常规、长链条、开放的未来顶尖人才培养模式,把教育链与创新链、人才链融合起来,合力造就“大师”而不是增加“掐尖”焦虑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认为,一个国家能否称得上教育强国,关键要看自主培养的人才能否支撑国家参与世界最前沿、最先进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。当前,世界科技竞争越来越取决于“塔尖”上的拔尖创新人才,这就要求在守牢教育公平底线基础上,关注两端:一端是对具有某学科超常潜质学生的培养,为他们开辟和畅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培养的“绿色通道”,满足科技创新所急所需;另一端是要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,让研究生站在创新最前沿,加快培养“高精尖缺”人才。
创新生态打造学科方阵,设立“小而美”专科性学校
代表们认为,面对未来竞争,符合国家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应该是具备国际视野、身心健康的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,这就需要用好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、文教融合、体教融合等“催化剂”,推出更加科学的设计、更加灵活的机制,以创新生态引领创新驱动。
金力提出,就基础研究而言,需要的是前瞻性、战略性、系统性的组织,以及长期稳定的支持:既要有“从1看到0”的慧眼雄心,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;也有“从0看到10”的远见卓识,善于把科技前沿与重大需求结合起来,善于从应用攻关中溯源真正科学问题,设立一批长周期项目,支持有潜力的科研人员挑战长周期、高风险、颠覆性研究工作。
网友评论